2014-07-14 09:07:14
四、主要任务
为达成基础教育信息化上述目标,重点完成五项任务:
(一)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平台建设。
1.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建立连通国家、覆盖全省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师生、公众随时随地均可自由、快捷地享用和传送各种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资源,享受更多应用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同时,积极运用资源平台发展远程教育,加快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和社区。
2.基础教育管理公共平台。
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整合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用户数据互通,并与国家平台进行有效对接。依托基础数据库,建成法规与政策、规划与计划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舍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安全管理、监测与评价、会议视频系统等十一大类应用系统,着重建设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教育统计与分析系统、教育质量评价系统、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系统、教育发展评估系统等7大应用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创新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大力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逐步建立全省一体化、区域特色化的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体系,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二)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信息化硬件设施和数字资源配备等方面。网络环境及硬件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中小学互联网宽带接入和校园网建设,全力推进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建设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教室,提高教师和学生用机普及率;数字化资源配备主要是各地各校选配一定数量的数字图书期刊、专用教学光盘以及系统应用软件。到2017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育管理的有机融合。
(三)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加大信息化队伍培训规模和力度,重点加强肩负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队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教师队伍、设备运维管理的技术人员队伍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等“四支队伍”的建设,创设“管理人员懂、学科教师会、技术骨干精”的良好环境。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按照国家标准,采取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制度,实现教师教学应用“人人会”目标;建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设一支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四)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相衔接,符合我省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制订全省教育信息化数据体系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加工、共享、交换、使用及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管理;制订和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类、管理类标准和环境配置规范,出台《安徽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装备管理制度,规范学校信息化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培训、研究和评估等工作,形成一套面向中小学校和区域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省、市、县(区)、校四级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力量的建设,大力培养和任用懂技术、懂教学、懂管理的复合性教育技术人才,共同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强承担学校网络管理和现代化教育装备运维管理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创新机制和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等专业服务商,做好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维护与技术支持工作;探索依托市场力量,建立覆盖省市县乡纵向一体化的建设维护和服务队伍,采用网络化包区责任制,为中小学提供设备设施和网络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确保学校设备设施和网络正常运行。
安徽继续教育网 整理编辑